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一)制定康复计划和康复教育

康复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患者原发基础疾病、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下肢肌力、手术入路假体类型等因素。在保护置换侧髋关节的同时,进行功能锻炼。重点是术后早期床上、床下活动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通过术前康复教育,让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术后训练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出院后康复训练,减少痛楚及肿胀,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训练,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预防意外摔倒,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二)术后早期康复

1、术后第1~2天,患者平卧位,两腿之间放置外展枕,患侧可穿防旋鞋,保持术侧肢体外展中立位。确保关节稳定性,防止髋脱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进行患肢踝泵运动。屈伸踝关节,慢慢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左右;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活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每个动作持续5秒左右。
2、术后第2~3三天酌情逐步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抗阻肌力训练。肌力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增加训练的频率及强度。目前的共识是无论是骨水泥型或是生物型全髋术后均可在此时段训练卧位到站立位的转移。

训练卧位到站立位的转移:

1、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床边,身体向床边移动并置于床沿
2、将手术腿移到床下,双上肢帮助支撑上身,保持患肢与躯干在一条线上,禁止扭转患肢,患髋不能屈曲大于90°,并防止患髋过度外旋
3、将患肢移动至床边并保持患肢伸直。适当伸直上身、身体轴线向患侧旋转,健腿顺势移到床下
4、将身体转正,扶住助行器支撑站立,身体直立不能向前倾斜。

(三)行走和负重

以往文献认为生物型假体植入的患者,因为假体和宿主骨之间骨长入需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手术一个月以后才能负重锻炼,而骨水泥型则不需要这一过程。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只要生物型假体的植入是坚强、稳定的,一样可以术后立即负重,所以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无论采取何种类型假体的患者均可以输后第1~3天下地活动,在助行器帮助下部分负重练习行走和转移到椅子。

将助行器放置在面前,用双手握紧助行器。保持髋关节伸直,将健腿置于助行器中间
用助行器支撑体重,术侧腿向前迈步,注意不要碰到助行器腿
提起助行器(如果助行器没有轮子),确定放稳所有助行器四条腿后,将健腿迈向前
坐高位直靠背带扶手的座椅,座椅避免过低
将手从助行器上松开向后抓稳座椅扶手,在双手支持下慢慢降低身体,保持手术侧肢体伸直在前方。
弯曲健侧腿向后滑动身体坐下

术后2~3周由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已经基本上痊愈,关节囊较为坚韧,可在双拐下练习上下楼,能用双拐较顺利完成上、下楼梯后就改用单拐练习完全负重行走,再过1~2周可丢拐练习行走,这些过程均需循序渐进地完成,不能急于求成,个体差异会影响之一进程。
双拐行走时,握紧拐杖,将体重置于手上,而不是腋下,先前移双拐至距足一定距离,身体轻度前倾、重心与健侧下肢→前移重心知道重心越过双拐连线→健侧足向前移越过双拐连线20~30cm 支撑身体→移动患肢与健侧平行,如此交替进行
握紧拐杖直立于地面上,将身体倾向前,利用拐杖和健腿支撑自己的体重,健侧脚先迈上一级台阶,待健侧肢站稳后,抬患侧脚和拐杖置于同一级台阶上,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
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患肢迈向下一台阶,利用拐杖保持平衡,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

(四)生活能力训练

术后2~3周患者,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此时患者一般均回到家里,应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这些方法,指导如何如厕、洗澡、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以及避免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几种姿势,如不盘腿、不翘“二郎腿”、翻身时双腿夹枕头等。应嘱咐患者定期复查、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指导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