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肌肉会很快萎缩?

能表现出肌肉萎缩的可以是肌细胞数量减少、可以是肌肉体积的减少、可以是肌张力下降(这里指被动张力,就是肌肉在放松状态下能被拉长多少,能拉长越多的肌肉一般摸起来越软,能拉长越少的一般摸起来越硬,一般也称之为肌肉紧张),肌张力越低,肌肉看起来就越小,反肌张力越高,看起来就越大,就像健美运动员或者我们导致肌肉时,都是用力收缩肌肉,让肌肉主动张力增加,肌肉看起来就更大。

在韧带损伤这肌细胞的数量一般没有变化,主要是体积减少和张力下降(次要),我们就逐一讲一下。 一、体积下降。其实不光是肌肉,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都一样,想要健康、强壮都需要能量、营养和适宜的刺激才行(一定是适宜的,刺激大了会累死,刺激不足细胞功能变弱甚至死掉)。

1、能量、营养主要是生理上的,靠血液运输,所以长时间缺血后细胞会坏死,肌肉也是细胞如果部分肌肉长期缺血就会坏死,比如褥疮。 那么患者如果缺少营养或循环不足的话就会导致肌肉体积变小、功能下降。现在患者来说,只要不像老观念天天吃粥进行所谓的清淡饮食怕发物不吃肉,一般都不缺。 循环不足对前叉来讲也相对少见,所以不多讲。

2、刺激的话,如果天天较大负荷的刺激,肌肉就会适应,体积就会变大,反之一段时间不练,它一样会适应,但是为了节能体积就会变小(机体为了生存和繁衍,遵循节能原则)。

这是个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患侧腿减少了负荷刺激。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交叉韧带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如果损伤导致关节失稳、里边本体感受器很丰富,损伤导致关节稳定进一步下降,伴随着疼痛,疼痛又抑制本体感觉,稳定进一步下降,所以出现,导致患侧不敢承重,受到刺激小了肌肉体积就会很快下降。

2、固定(打石膏)后不动,固定后各组织会快速萎缩。。。非常快,固定的区域2天就能感觉到里边松了些,一周能明显感觉到里边有空间了,所以非必要情况现在少有固定的。 传统观念要固定6-12周,那样就毁了,所以现在一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术后一般最多2、3天就让患者适度活动,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养着。但这里只是损伤,一般不会固定,断裂术后的支具是能动的,一般医生也会推荐患者尽快活动,所以和该题相关性可能不大。

3、自我抑制。

前叉的功能是防止膝关节向前或股骨向后,也就是膝伸动作了,股四头肌是大腿前、外侧基本是唯一的肌肉了,功能就是膝伸,前叉损伤后,关节稳定下降,或机体为了减少前叉的受力,就会抑制股四发力,来保护前交叉韧带,给他修复的机会。股四被抑制时主动和被动张力都下降,时间长了不需要发力那么多了,自己就小了。 也和稳定有关,关节不稳定的时候,肌肉不能很好发力,就像第一次滑冰,你不敢动一样,稳定不好,肌肉就发不了力。二、肌张力下降。我们说了肌张力低肌肉看起来就小,肌张力是脊髓前角神经元直接控制的,但是又有很多神经元会影响它,比如前庭、额叶、脑干网状结构、肌梭、腱梭、闰绍细胞等,其中有兴奋、有抑制,最终肌张力高低取决于兴奋和抑制的信息汇总,如果最终结果是兴奋,肌张力就高一些,是抑制肌张力就低。

这里主讲3点:

1、同侧小脑。我们小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同侧肢体的本体感觉,同时也控制同侧的肌张力,尤其是伸肌张力。所以小脑功能差的同侧伸肌张力就低,腿也看起来细一些,那么我们的本体感受器主要是肌梭、腱梭、关节小体等,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下降,关节稳定降低,肌肉进一些不敢动,肌肉活动少了,本体感觉进一步下降,就导致小及的刺激输入减少,小脑输入刺激减少后,输出也减少,肌张力就下降,其实因本体感觉的下降,肌肉用的少了,刺激也会变少,生理上肌肉体积也会下降。

2、疼痛。疼痛太多了会抑制本体感觉,导致关节不稳,导致肌肉不敢动,小脑和肌肉自身受的刺激也会减少,肌肉体积和肌张力就下降了。

3、本体感觉下降。前边说了,韧带里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韧带损伤本体感受器也损伤,本体感觉下降,又会导致一系列循环,肌肉体积减少,肌张力下降。

总结:综上所述,韧带损伤后的肌肉萎缩主要和疼痛、本体感觉下降等导致的关节失稳和自体抑制有关,导致患侧腿部肌肉不敢或不能发力,活动减少受到刺激也减少,从而导致纬度和肌张力下降。

所以,想预防的话,也应该注重这些方面,

1、保证营养的同时促进循环,住院一般都会教踝泵训练,以促进下肢乃至全身循环,活动也能促进循环。

2、针对术后的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减少固定,尽快恢复活动。

3、尽早的恢复关节功能(比如关节活动度、稳定性)。

4、重视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此类训练能非常好的增加关节稳定。这样即能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还能促进损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