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的杀手”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内血液斑块形成的情况,是下肢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PTE)的总称。这两者实则是同一种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栓塞(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肺栓塞(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血栓形成的危害
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外科大手术后。致病因素有高凝状态、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三大因素。
●VTE的危害有多大?
VTE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然而,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高发病率: VTE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每年发病人数众多。
★高死亡率: 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后果,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
★高复发率: VTE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后遗症: 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VTE的症状
下肢静脉栓塞(DVT)症状
①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
②浅静脉扩张。
③皮肤色素沉着。
④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肺栓塞(PTE)症状
PTE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缺乏特异:
①呼吸困难及气促(88.6%)
②胸痛,胸膜炎性胸痛(45.2%),心绞痛样疼痛(30%)
③咳嗽(56.2%)
④咯血(26%)
⑤心悸(32.9%)
⑥晕厥(13%)
⑦烦躁不安、惊恐、濒死感(15.3%)。
VTE的预防01基础预防
1.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饮水、避免脱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禁止腘窝及小腿下单独垫枕;
3.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
4.规范静脉穿刺技术,尽量减少深静脉和下肢静脉损伤
5.早期活动,尽早下床
02物理预防
使用梯度压力袜,以加速血液回流,防止血液瘀滞。
物理预防的禁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变及下肢严重畸形。
03药物预防
遵医嘱给予(肝素、低分子肝素)加强用药护理。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权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增加出血风险的利弊。
如何早期活动
01被动运动
1、人工挤压腓肠肌,应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10~30分钟/次,6~8次/日。
2、足踝关节屈伸运动,10秒*10~30次/组,至少8组/日。
02主动运动
主动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 10秒*10~30次/组,至少8组/日。
如若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
03尽早下床
术后一天如无其他不适,尽早下床,但一定要遵循“下床三部曲”:
A.先在床上躺30秒
B.再在床边坐30秒
C.最后在床旁站立30秒,确认无不适,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姿势,发生跌倒。
预防小贴士
1. 戒烟戒酒,适当饮茶,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2. 每周一次泡澡,每次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
3. 衣服、鞋袜不要太紧,会促使循环差的患者血栓凝聚。
4.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肥甘、辛辣等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